日前,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护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师生团队,在该校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的带领下易策略,深入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蓝口镇15个村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把课堂搬到晒谷场、祠堂和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手把手教学、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教会312名村民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农村常见急症处置,为提升乡村急救能力贡献高校力量。
田间地头的“救命课”
“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只能等医生易策略,现在自己也能动手救人了!”一位村民在实操演练后感慨道。师生团队针对农村常见意外,设计了专题讲座和情景模拟,如烫伤处理、防溺水等,并纠正了“用酱油涂伤口”等传统误区。团队分组走访村民家庭,发放急救手册,针对留守老人和儿童开展“一对一”辅导。
村民点赞“救命技能”
据悉,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评价。义和镇一位参与培训的村民表示:“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只能干着急,现在学了这些方法,心里踏实多了!”蓝口镇村干部称赞道:“高校师生带来的专业急救知识填补了乡村急救教育的空白,对保障村民生命安全意义重大。”活动累计培训村民312余人次,发放急救手册350余份易策略,有效提升了乡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高校助力健康乡村
据介绍,此次河源之行是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急救教育整体布局的“乡村篇章”。学校作为全国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院校,正全力推进急救普及工程。
南方+记者了解到,未来该校将把河源经验凝练为《乡村急救标准化手册》,依托开放大学体系向粤东西北推广;年内还将与乡村振兴学院合作,依托健康产业学院作为广东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健康科普中心的专业优势,把“乡村急救员”培训纳入村干部学历提升课程,构建“校园—家庭—社区”三级急救网络,实现“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人人能互救”,为健康中国贡献高校力量。
南方+记者 叶丹
通讯员 张志敏 杨礼芳 张劲珊 陈晓岚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