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青石铺就的“青云梯”拾级而上笑赢配资,岗山巅的七层魁星阁在绿荫环抱中巍然矗立。藏书阁里11400册典籍彰显千年文脉,讲学堂时常传出琅琅书声——这座2024年3月挂牌的岭南书院(佛山魁星书院),正如其“没有围墙”的定位,将千年文脉化作滋养城市的清泉。据运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魁星书院已先后举办95场活动,服务群众超一万人次。
魁星书院。
千年文脉有新篇
状元堂的玻璃展柜里,清代佛山籍状元梁耀枢的殿试策论复刻本笔力遒劲,墙上的西樵山四大书院复原图重现明代讲学盛景。史料记载,佛山历史上先后建成书院超120座,数量曾占全省五分之一。藏书阁珍藏的11400册典籍中,清代岭南名臣吴荣光手书《石云山人诗稿》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清晨常有长者驻足方志馆研究碑帖,黄昏多见学子在文脉堂誊写先贤诗句。魁星书院核心区域围绕𧒽岗山布局,其中,山下的讲学堂、悦书房由原𧒽岗公园的市政用房改建而成,如今作为书院的日常讲学和居民阅读之所。山顶的魁星阁是桂城的重要塔式地标建筑,魁星阁设有七层,分别是南风风物美学空间(南海方志馆)、院史堂和悦读廊、藏书阁、状元堂、集贤堂、文脉堂、观星堂。
魁星阁一层保留了原有的南海风物美学空间。
文化服务进万家笑赢配资
惊蛰时节的桂城街道桂一小学礼堂,古琴清音伴着粤语诗词吟诵声声入耳。这是书院"二十四节气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通过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书院创新采用"1+5+N"服务模式:以魁星阁为核心中枢,联动广东大观博物馆等5大文化场馆,并向15个社区延伸服务站点。
2025年前五个月数据显示,书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8场。其中3月在桂城沁馆读书驿站举办的埙乐会,将《诗经》吟诵与古乐器制作结合;6月组织的"魁星亲子研学"活动,带领20多组家庭品读状元文化。基层文化站点已成为书院延伸服务的毛细血管。
市民第一次触摸到埙、体验到埙的魅力。
多元活动聚人气
周三夜晚的魁星阁灯火通明,"魁星夜读"书友们沉醉在《夜读杜甫》的苍茫诗境。这类深度读书沙龙已举办12期,累计吸引400余人次参与,内容涵盖异域见闻分享、实用技能研讨等多维主题。4月岭南金融博物馆举办的"唐诗之美"讲座座无虚席,知名文化学者六神磊磊的解读引发阵阵掌声。
科技与人文在此碰撞出火花。3月"AI炼金术"公益课150个名额三小时抢空,联通研究院专家现场演示智能工具应用;5月公益讲堂开设《中医智慧解码免疫》等课程,单月吸引800人次参与。今春50公里徒步活动中,书院作为首站文化打卡点吸引数千市民登阁,沿途42幅诗词画作构成的"文脉长廊"成为独特风景。
5月31日,魁星书院文翰课堂《鲁迅〈故乡〉新解》正式开讲。
文明星火传新风
立夏时节的讲学堂弥漫着大漆清香,亲子家庭在非遗老师指导下制作漆扇;小满节气的药膳课堂上,孩子们化身"小小药师"辨识本草。这类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可观可感,单次活动参与家庭达19组。据观察,书院活动后常有青少年主动收拾活动物料,将环保理念付诸行动。
在周边社区,电动车秩序维护、文明养犬宣传等志愿活动中,可见书院"文明同路人"志愿队身影。书院运营方透露,将按"书院+书房+社群"模式向佛山五区拓展服务点,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成果。暮色中的青云梯上,拾级而上的身影与城市灯火相映成画——这座无墙书院正书写着文化惠民新篇章。
书院为即将升学的学童举办“书院礼”“开笔礼”等活动。
作者:陈思蓝
来源:南方农村报
部分内容整理自佛山+、佛山发布、羊城派笑赢配资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