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暑期运输大幕拉开牛盈服务中心,深圳地铁4号线、13号线迎来通勤与旅游双重客流高峰。据预测,7月至8月期间,两条线路总客流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日均客流约85万人次。为应对出行高峰,提升市民及游客的出行体验,港铁(深圳)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以精细化运营和人性化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4号线周末全天运能提升6.1%
为满足暑期乘客出行需求,港铁(深圳)持续挖潜提效,优化行车组织安排。自7月19日起,4号线周末日间行车间隔由原间隔缩短至4分钟,全天运能提升6.1%,预计每月可多运送乘客约36万人次。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换乘效率,4号线深圳北站于每周末下午14:00起开启高铁接驳地铁免检通道,减少安检环节,方便旅客快速换乘。该通道设有醒目标识,并配备工作人员提供指引和咨询,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推出“便民服务卡”,解决如厕难题
针对暑期交通枢纽站、口岸站人流密集的特点,4号线、13号线在深圳北站、福田口岸站、深圳湾口岸站设立“集合处”,在站厅显著位置设置特大标识牛盈服务中心,便于乘客迅速找到汇合点。
全线车站还配备了手机快充线,为乘客提供应急充电服务,缓解“电量焦虑”。此外,4号线特别推出“便民服务卡”,解决市民临时使用站内洗手间的问题,提升出行便利度。
面对暑期客流增长带来的压力,4号线、13号线全面启动“护航行动”,各车站按照“一站一预案”的原则制定客流疏导方案,加强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运行稳定。同时,密切关注客流变化,及时增派人员进行引导。
考虑到家庭出行人数增多,港铁在少年宫站、红山站、深圳北站、上梅林站、后海站、深圳湾口岸站等重点车站开展安全宣传,向乘客普及地铁安全知识,特别是为儿童和长者群体提供出行保障。
针对特殊人群出行需求,4号线、13号线所有车站均设有“爱心预约”服务。乘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的乘客可通过“港铁深圳live+”微信小程序预约,或现场寻求工作人员协助,享受从进站到乘车的全流程贴心服务。
4号线长湖站、牛湖站设置纳凉
为给市民和户外工作者提供更多避暑空间,4号线在长湖站、牛湖站设置纳凉区,并联合深圳书城·龙华城打造“图书角”,让乘客在候车之余享受阅读乐趣。
与此同时,港铁(深圳)携手深圳博物馆,在4号线市民中心站、少年宫站、上梅林站、深圳北站等9个车站推出主题艺术展览,展出融合古老陶艺与现代艺术的作品,将地铁站打造成流动的文化展厅,为市民带来别样的出行体验。
港铁(深圳)副总经理、运营负责人张健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精细化运营与人性化服务,在炎炎夏日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传递深圳的城市温度,共同推动城市前行。”
撰文:李嘉耀
摄影:鲁力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