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驻吴川市塘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维嘉优配平台,联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组建了一支由38名师生组成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以下简称“突击队”)。这支充满青春力量的队伍跨越山海,奔赴塘㙍镇,围绕“以设计之力,筑吴川新貌;用青春担当,赴振兴之约”的主题,深入村庄开展墙绘实践活动,为吴川乡村大地精心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振兴新画卷。
工作队统筹领航,设计学院凝聚合力
驻塘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践行“百千万工程”要求,派出陈前明、何振宇等队员全程协调,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工作队的统筹协调与支持下,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组建了精干的攻坚队伍:由教工党支部书记蔡晓红、副书记林斯狄带队,支部委员温冠宁、李宏具体统筹,联动学生党支部书记卢章秀及教工党员岳程翔、江媛妮等师生深入一线扎根创作。
为强化技术支撑,学院还组织了林晓丹、杨磊等30余名师生组成线上团队。工作队与设计学院紧密合作,规划了涵盖“林业农耕与生态共生”、“稻作水乡与诗意田园”、“百家宴孝道文化传承”、“乡村非遗人文弘扬”、“美丽乡村共建共治”等多元主题的方案。师生们在工作队的引导下,深入乡村肌理,挖掘在地文化根脉,以艺术为笔,将灰墙变为生动的画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为乡土注入勃勃生机。
挥毫泼墨绘新景维嘉优配平台,乡村旧貌焕新颜
在工作队精心选点并协调提供保障的山瑶村、龙安村、新桥村,突击队师生化身为乡村美学的传播使者。他们活跃在文化广场、村史长廊、学校围墙、村口路标等公共空间。顶着炎炎烈日,师生们起早贪黑、高效协作,汗水浸透衣衫仍精心勾勒线条、调配色彩。
经过数日攻坚,总面积近300平方米的主题墙绘惊艳亮相。原本斑驳脱落的墙面,在师生们的妙笔之下蜕变为承载乡村记忆的艺术长廊。一幅幅色彩明快、主题鲜明的作品,既有田园风光的诗意流淌,也有孝道文化的温情脉脉,更有非遗魅力的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迅速成为当地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墙绘赋能强乡村,文化活态启新篇
“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让咱们的文化有了新载体!”焕然一新的村庄让六寿村村民难掩欣喜。路口的墙绘巧妙融入村名元素,既提升了村落“颜值”,也让来往行人直观识别家园。
驻塘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梁国荣在考察墙绘成果时表示:“这近300平米的墙绘,绘制的不仅是美丽的图案,更是我们塘㙍的乡土故事和文化基因。它让原本‘灰头土脸’的墙面变成了会‘说话’的宣传栏,极大地美化了环境、增添了情趣,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让村民们出门就能看见美、感受美,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环境的变化无形中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在工作队的推动下,突击队师生积极邀请村民参与后续绘制,特别是鼓励村里的孩子们拿起画笔,用稚嫩的笔触为家乡文化添彩。这一举措有效放大了活动效应,让“人人都是文化守护者”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乡村文化在双向互动中代代相传,在活态延续中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携手共谱振兴曲,青春动能续华章
此次墙绘实践活动,是驻塘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入高校资源赋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工作队联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以专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鲜活例证。
在驻塘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持续引导与支持下,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将进一步探索“艺术+乡村”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组织更多师生团队深入基层。双方将继续携手,用艺术点亮乡居图景,用青春书写时代担当,为吴川、为塘㙍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与青春活力。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